top of page
Kwun_PersonalPhoto.jpeg

我相當認同:「一件有價值的東西,需要付上代價去得到。」而我也覺得,信仰、生命都是很有價值的。如此,照計我應該是個積極勤奮、熱愛工作、擁抱生命的人,但……偏偏,我心又有另一個聲音:「怕失去,既然會失去,不如不要擁有。」以致我常常卡在積極與卻步之間。

我要學習勇於背上責任,包括在工作或與神與人的關係上,肯去承擔、肯去愛、肯去被愛、敢於面對呼召、敢於接觸生命。求主加力。

文/君 傳道  2023

《一點一滴都值得珍惜》

疫情下的第三年,開始習慣了那些突然而來的挑戰:轉zoom、轉直播、改期、取消、延期、口罩、保持距離、送機…… 經歷這些事,替我們帶來很多不便、不安、不捨。
 
但,回想這一年,也有不少感恩的部份。那半年,可以面對面、觸碰到對方,見到你們發育長高了一個頭、琴晚唔夠瞓的黑眼圈、拍拖出pool了神采飛揚⋯⋯能夠一起,一點一滴都值得珍惜。 

學懂珍惜的不只我一個,也感覺青年人的變化,珍惜小組組員相聚、珍惜敬拜的機會、更多明白人能力的渺小,更抓著神,這些都是我從青少部弟兄姊妹身上看見的改變。 

「⋯因為知道患難生忍耐,忍耐生老練,老練生盼望。」 (羅馬書5:3-4)  

患難不可怕,因為我們有主,他會堅固我們。人離開了主,失去依靠,才最可怕。 

文 / 君 傳道  2022
 

《歡迎光臨》

歡迎 光 臨到 我的生命。

image1.png

這隊籃球隊,是帶我走出黑暗的光。

那一年,我人生在一片迷惘之中,以為已找到的路,突然發現是行唔通的,失去了方向。

就是她們,明明其實大部分人都唔識打波,連接波都有困難,卻組了隊籃球隊,吸引喜歡打波的我,陪我打波;

明明讀書、拍拖、事奉、照顧家庭都很忙,卻個個星期陪我食飯;

明明知我中文叻,卻呃我去一個講英文的佈道會……

然後,我在那裡重新決志,回到教會,找到出路。

 

現在,我打了很多年波,跟了不同的球隊,在不同的教會辦過球隊、幫手籌備過不同教會的比賽,我才發現,教會有一隊女子籃球孩是多不容易,總是不夠人。由其那是一間只有130人的小教會,卻有一隊十多人的女子球隊,直頭係神奇。我相信,那是神為我預備的。多謝這班人,雖然他們的球技實在弱,而且,當時我面對的難題他們解答不了,也幫忙不了; 但是,他們的行動與陪伴,帶我渡過最困難的時刻。

 

Shinging oikos  Be the Light

青少部弟兄姊妹,鼓勵你,讓我們一同成為一個發光的群體。

要成為光,不需要好叻的,只需要我們看到人的需要,願意付上行動。

文 / 君.傳道 2021

《全家嚐小菜》

對我來說,食是最有家的味道。

 

分享「家」和「食」息息相關的一件小事 — 我媽每天都會去飲茶,她們老人家不愛浪費食品,會將自己不喜歡的材料分給其他人食。而我媽媽不愛吃芋頭,如order了雞扎,她會將裡邊的芋頭分給朋友。有時和媽媽一起去飲茶,當我們同樣吃雞扎,她就會將芋頭分出去,然後會大聲自豪地和朋友說:「我個女同我一樣也不吃芋頭的。」我想,她的自豪一方面來自於她女兒陪她,另一方面是因為有同一飲食習慣的親切感。

 

教會是另一個家。這幾個月沒有實體崇拜聚會,當然很掛念青少部的青年人。最近有一次,自己去12樓的時候,突然記起以往星期六下午進入十二樓大門的時候,總會傳來「旦旦坦仔味」。然後,立刻又記起打開玻璃房的水餃店濃烈的韭菜味。甚至有時星期日,初中開組的早餐竟然可以是幾個大大的邪惡PIZZA 。

能夠和弟兄姊妹一起真好,吃吃喝喝,享受的不止食物,也是彼此的關係。耶穌也經常和門徒吃飯。第一次的神蹟,在和門徒一起去婚宴中,將水變酒,又食又飲。五餅二魚故事、和稅吏和罪人一同吃飯、在馬大馬利亞家中、逾越節的最後晚餐……甚至在耶穌復活後,在岸邊為門徒燒魚做早餐等待他們。門徒就是在吃飯中,一次又一次見證耶穌的大能,並與耶穌及其他門徒連結、生活、彼此認識,讓本來不認識的這一班人,成為了一家人。

 

感謝天父,賜我食物,也賜我家人,能彼此分享、享受生命。求主保守我們繼續能與家人一起嚐每個大大小小的菜。祈禱奉主名求,阿門。

文 / 君.傳道 2020

© 2025 Yanfook Youth 恩福青少年部 版權所有 

bottom of page